284 写公文要学会“望闻问切”

系统推荐 更新:2025-06-21 17:21:28

【文法之悟】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把已有的方法用上手、用好了,它才能活起来。挪用、套用是用,化用、活用也是用,怎么用效果大不一样。能不能变着法子用,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全看你悟得深不深、透不透。

不明法度写不好文章,死守法度也写不好文章。写文章,必须规矩在手,法度因心。(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人物琐论》)专心致志、用心体会、潜心思考,就能遵循法度而不拘泥法度,曲尽法度直至跳出法度。



● 习文之法 

写文章是个技术活。学习掌握任何技术,从根本上说,方法就四个字:得心应手。辩证唯物论强调知行合一,“得心”就是“知”,“应手”就是“行”。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先要对写作方法、技巧及其原理了然于心,再反复上手去练,直到手随心转、心到手到。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实现“知行递变”,先不折不扣地变“知”为“行”,再由“行”自变为更高更深层次上的“知”,周而复始,不断提高。


32364_hnci_2480.jpeg





写公文要学会“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这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主要方法,合称“四诊”。其中,“望”是用眼睛观察病人整体和局部的情况;“闻”是用耳朵听声音,用鼻子闻气味;“问”是向病人询问了解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切”是号脉。把这四种渠道获得的信息综合在一起,互参互校,就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我认为,写公文也要学会“望、闻、问、切”。

望,就是要登高望远,环顾“五面十方”。既要仰望星空、上知“天文”,及时了解、准确把握上级精神,又要眼睛向下、下知“地理”,全面掌握基层一线的实际情况。既要“瞻前”,走一步、看两步、谋三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又要“顾后”,对可能导致的结果、产生的问题未雨绸缪,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既要察内外,广泛了解国内国外、本地外地、系统内外的有关情况,又要顾左右,注重了解兄弟单位的有关情况,还要正面看了反面看,这样才不至于有失偏颇。

闻,就是要注意听民声、听指示、听意见。群众呼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领导对工作的指示、对文稿的要求是我们撰写材料的重要遵循,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是我们改进工作、完善文稿的重要参考。


问,就是要突出问题导向,有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精神。写公文,必须有一种“每事问”的态度,凡是遇到不了解的情况,要主动问清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主动向别人请教,该调查的调查,该研究的研究,不能“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

切,就是既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也要号准领导的脉。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与时代的律动同频共振,融入主旋律,跟紧“大部队”。号准领导的脉,才能闻弦声而知雅意,准确领会领导话里话外的全部意图。

中医师四诊合参才能准确断病,写公文四诊合参才能洞悉玄机,使自己所写的文章方向准、依据准,如李大钊先生所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748字,写于2016年6月,2019年6月21日修改)


32366_f1bc_5984.jpeg



32367_h4bi_4160.jpeg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899002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