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 文章越短越难写

系统推荐 更新:2025-06-21 17:19:39

【文理之悟】

思无定契,理有恒存;文无定法,法有所宗。

写文章的方法,都是从写作原理中化生出来的,原理生规律,规律出方法,方法化技巧,正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所以,要想写好文章,必须搞懂弄通写作原理。所谓“懂”,就是解其意、知其然;所谓“通”,就是溯其源、衍其流,知其所以然。“懂”是理解,“通”是领悟,二者之间的桥梁是思考。



通达之理

写文章,运思重在“通”,行笔贵在“达”。所谓“通”,就是把事理文理想明白,把写作思路理清楚。所谓“达”,就是文字所表达的与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西方谚语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确实,通往一个目标,路径可以有多条;表达一个意思,方式往往也不只一种。但是,最便捷的道路、最合适的词句,往往都是唯一的。掌握好写作原理,就能给思维装上导航仪,给表达安上过滤器,帮助我们在写作中及时作出最佳选择。


31296_ogwu_9578.jpeg




文章越短越难写 



小时候学作文,总担心写短了,达不到老师规定的字数;长大了写文章,反而担心写长了,超出了用稿的篇幅限制。

这就奇怪了——到底长文难写,还是短文难写?正确的答案是:长有长的难,短有短的难,但在主题既定、内涵相当的前提下,文章越短越难写。

我们必须认识到,初学作文时的“短”与写上手之后的“短”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前者是无话可说,后者是长话短说;前者是不得不短,后者是刻意求短;前者是思想的贫瘠,后者是浓缩的精华;前者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后者是“裁缝度身——有分寸”。这两种情形,写作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短”的含义大不一样。

文章越短越难写,难就难在麻雀虽小还得五脏俱全,文字精炼还得表达到位,非但不因其短而导致残缺、影响质量,更因其精而突出重点、彰显功力。一本书中有个别章节差一些,一篇几千字的文章中有个别字句欠推敲,往往瑕不掩瑜。但是,如果写一篇几乎没有压缩空间的短文,就如同素面朝天的女孩子,哪怕脸上有一颗麻子,都会让人看得清清楚楚。

当然,写手水平的差异,并不能简单地用作品容量的大和小、篇幅的长和短来衡量,应该是不看数量看质量。真正的大笔杆子,能够把大部头写得气势恢宏、淋漓尽致,也能够把“豆腐块”写得有血有肉、具体而微,直至片言成典、微言大义。无论写什么文章,他们必定惜墨如金,有文字上的洁癖,自觉做到言简意赅、意尽言止,针针见血、拳拳到肉,每一句都是干货,没有一点儿水分,几乎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字。

短文的“”是相对的,是该短则短、能短则短,不是简单的压缩,也不是随意的删减。如果必须有一定篇幅才能把所写的内容写清楚,就不能硬生生地把不该删的文字删掉。《庄子》上有这样几句话:“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思是说,野鸭子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我们既不要写把鸭腿加长的文章,也不要写给鹤腿截肢的文章,自然而然的文章就是最好的。(818字,写于2016年6月,2019年5月11日修改)





31299_nzvr_5273.jpeg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899002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