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年轻干部要加强公文“三基”训练

系统推荐 更新:2025-06-21 17:21:16

【文法之悟】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把已有的方法用上手、用好了,它才能活起来。挪用、套用是用,化用、活用也是用,怎么用效果大不一样。能不能变着法子用,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全看你悟得深不深、透不透。

不明法度写不好文章,死守法度也写不好文章。写文章,必须规矩在手,法度因心。(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人物琐论》)专心致志、用心体会、潜心思考,就能遵循法度而不拘泥法度,曲尽法度直至跳出法度。



● 习文之法 

写文章是个技术活。学习掌握任何技术,从根本上说,方法就四个字:得心应手。辩证唯物论强调知行合一,“得心”就是“知”,“应手”就是“行”。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先要对写作方法、技巧及其原理了然于心,再反复上手去练,直到手随心转、心到手到。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实现“知行递变”,先不折不扣地变“知”为“行”,再由“行”自变为更高更深层次上的“知”,周而复始,不断提高。


32210_utla_9871.jpeg





年轻干部要加强公文“三基”训练



我是学医出身的。在各级医院,普遍以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建立有一套医务人员临床“三基”训练和考核制度,这是加强医院分级管理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据我所知,有的“三甲”医院明确规定,凡是40岁以下的医务人员,每个季度都要考一次“三基”,结果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


我觉得,这个做法确实好,好就好在突出年轻人这支生力军,把基本功训练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了长效机制。

联系到公文写作,我就想,如果对各级机关里的年轻干部,也能建立一套公文“三基”训练制度,势必会有力推动形成“人人重视、个个动手、来一个写作大比武”的良好局面,从整体上大幅提升干部队伍的公文写作能力乃至综合素质。

现在,多数单位对机关干部的公文训练,每年就那么一两堂培训课,主要靠工作中的“传帮带”。事实证明,这样做内容不系统,见效比较慢,往往培训还培训,培训完了还是相对固定的人在写材料,不利于从面上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远远不能满足提高机关办文水平和质量的需要。

那么,把临床医学“三基”训练的做法复制到机关单位,应该怎么抓?

一是明确用什么、学什么、练什么、考什么。比如:在基础理论方面,根据业务工作需要,结合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成果,列出必读书目、必学篇目,开出需要重点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清单;在基础知识方面,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本单位的公文管理制度、应知应会的业务知识等作为必学必考的内容,结合制度建设、事业发展情况,及时更新知识模块和重点内容;在基本技能方面,把常用公文起草、公文校核勘误、公文流转办理等作为必训必考内容。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培训。对上述内容,平时以自我学习、自主训练为主,辅之以结对帮带、以老带新,并立足岗位开展“练兵”“比武”。同时,每年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干部全员轮训,对新进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系统培训。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硬化并压实文稿起草和公文办理的责任。在单位以及内设机构建立责任落实、团体攻关、分工合作、业务研讨等机制,把培养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与培养提高文字综合能力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干部的文字素养、思维水平和执笔能力,培养“想写愿写、能写会写、写得出又写得好”的骨干力量。建立好文稿评比、错情通报制度,利用OA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定期统计并通报重要文稿的“一次完成率”和“退回修改率”,把评比和统计情况作为平时考核、年度绩效考评、评先评优等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责任落实。

写到这儿,我不禁为自己所描绘的这样一个文稿工作“乌托邦”迷醉了。如果哪位领导能把这一套机制建起来、用起来,那将是怎样一种文字工作的新局面?公文这个“经国之枢机”(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必定能更加有力有效地推动整个国家机器的高速运转。

孔子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论语》)我不敢妄求上面这三条都能一一付诸实践,但前两条特别是第一条对于年轻干部打牢机关文稿工作基本功还是有启示意义的。希望更多有志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重视并加强公文“三基”训练,使自己在从政之路上走得更稳、成长更快、后劲更足。(1297字,写于2016年6月,2019年6月16日修改)


32211_9nva_3967.jpeg



32212_iton_6548.jpeg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899002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