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别出心裁才能别开生面——以我的一次开班动员讲话为例

系统推荐 更新:2025-06-21 17:20:08

别出心裁才能别开生面

——以我的一次开班动员讲话为例


前不久,我们单位在上海市委党校办了一个班,我去作了开班动员讲话。这个班,是培训班也是研讨班,主题是“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学员是各市的××部长和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

因为飞机晚点,我赶到党校的时候,时间已到了凌晨2:30,距离开班还有6个小时。“好的开班等于成功的一半。”为确保开班讲话讲到点子上、讲出好效果,我准备稿子一直到6:30。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在开班式上,这个讲话得到了市委党校带班老师和学员们的好评。

实话实说,讲话稿不是我的原创,初稿是主办处室代拟的,我主要是修改完善。我参加会议活动,如果需要发言,一般情况下不会让下级代拟发言稿;但如果是比较正式的讲话,我会让主办处室拿个初稿,这不是为了偷懒,除了锻炼干部,帮助他们提高文稿能力,更主要的,是希望从初稿中获取有益信息,体现集思广益——同一项工作,我和主办处室考虑问题的角度、掌握的信息可能不完全一样,综合起来,优势互补,虑事会更周全一些。

对主办处室草拟的稿子,我的态度是尊重但不依赖。所谓“尊重”,就是能用的尽量用,这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整篇稿子能用上最好,起码要用上其中的一些信息。但是,无论稿子还是素材的采用,一切以合用管用为标准,不能为用而用、降格以求。如果稿子质量达不到我的要求,我不会发回修改,而是自己动手,完稿以后再返回主办处室,一来请他们提提意见,二来也希望他们从比较中看出点什么、学到点什么。用我的话来说,这叫“写材料的不难为写材料的”。当然,如果是“大Boss”的讲话稿,那就另当别论,需要改几稿,负责起草的同志就得改几稿,不达标准不交稿。至于我本人,则是视情而动,该出声时出声,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一次,拿到主办处室草拟的初稿,我看了以后,觉得基础相当不错。整篇稿子,思路是对的,框架也挺好,基本的内容也有了,但还是有必要作些修改:

第一,语气需要转一下

原稿中,在引出讲话主体部分的时候,写的是:

在这里,我就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个研讨班,提几点意见,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作个交流。

我修改为:

这里,我就部里举办这个研讨班的一些考虑,和大家交换一些意见,希望同志们能达成共识,以饱满的热情共同完成好学习研讨任务。主要讲3个问题。

为什么这样改?主要是考虑到讲话对象的层次比较高,有部分同志级别比我还高,这样讲更为谦虚、更显尊重,也更容易让大家接受。

原稿中写“与大家一起共同(注:‘一起’‘共同’两个词属于同义重复,要一个就够了)探讨,作个交流”,这是比较谦虚的,但前面写“提几点意见”就不是太合适,多少有些居高临下。 

第二,角度需要扭一下

主体部分,原稿写了3方面内容:

第一,为什么要举办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个专题研讨班

第二,这次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要学什么

第三,我们要带着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回去向组织汇报

一要有新认识;

二要有新谋划;

三要有新行动。

我改为:

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办这个班

第二个问题:这个研讨班将学些什么

第三个问题:我们希望达到怎样的办班效果

一是问个究竟。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时代,媒体、资讯高度发达。我们学习考察的很多内容,其实在网上都找得到。但“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问”。这就需要大家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请教、带着问题思考。……

二是取到真经。上海市的好理念、好思路、好政策、好经验、好做法,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但是,因为发展阶段不同、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学到的有些东西,不可能照搬照套,甚至一时之间可能还用不上,否则难免水土不服,导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觉得,我们最需要学习的,一个是贯穿政策、经验与做法之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一个是课程表中有一讲的主题,就是《上海改革开放的精神品质》。……

三是闯海赶海。这个“海”,是上海又不只是上海,是学海、商海、人海,更是市场之海、科技之海、发展之海。接下来,大家不仅将听到很多上海的人才故事,还将实地走进上海科技创新的“心脏”,进行零距离的体验和感受。著名诗人汪国真有一句格言:“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我们要先看“海”再出“海”……

我的修改,一是在称谓上多处使用“我们”,这是与人沟通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目的是消除距离感、增强代入感,把自己想说的变成大家的共同语言。二是把一级标题中的“要”字都去掉了。包括后面的讲话内容,我都非常注意语气和口吻,通篇基本上没有“要”“必须”之类的祈使语气。这样修改,使讲话更显平易平实,就像和大家聊天。三是就事论事,把第三部分的二级标题和之下的内容都换掉了。原稿写的3点,“要有新认识”“要有新谋划”“要有新行动”,后两点都不是研讨班上能做的事。而我另起炉灶的3点,都落在研讨班上,更有思想性,也更符合实际。

第三,位置需要调一下

原稿在导语部分,写了这么一段: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人才工作越来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先后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多达100多次。在去年11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总书记这个重要论述,对履行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这次专题研讨班,走出GX,来到上海,就是希望到全球人才荟萃的国际化城市来,开拓思维、开拓视野,通过学习研讨提高做好人才工作的能力水平,更好地为GX高质量发展引进、培养、使用好各方面优秀人才。

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回答了“为什么办这个班”的问题。也就是说,与原稿第一部分所写内容是交叉重复的,应该调整位置并合并同类项。

第四,文字需要顺一下

原稿中长句偏多,能改的,我尽量改为短句,这样念起来更顺畅、更自然。

除了增强文稿的思想性,我还增加了一些个性化的内容,讲了一些大实话,显得比较真诚。比如,在“这个研讨班将学些什么”部分,我写道:

我在审阅办班方案的时候,看到课程表,感到学习研讨的内容针对性、时代性非常强,相信也一定会取得实效,我非常希望自己在离开人才战线好几年之后,也能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好好补补课、充充电,借助“大上海”的新理念、新经验,刷新一下自己。但是,很可惜,部里的工作非常忙,×××部长让我晚来早回。这让我有一种临渊羡鱼的感觉,非常羡慕大家能够完整地拥有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这是用我的“渴学”而不得,来反衬大家得到这样的学习机会是多么不容易,很自然地带出希望大家珍惜机会。

又如,在介绍了课程安排之后,我写道:

排课的时候,看到上海市委党校发来的课程表,××处的同志也有些顾虑,说来自职能部门的授课者是两位副处长,层次是否低了些,是不是需要再和上海有关方面沟通一下、争取一下,把授课者改为职能部门的分管领导。我说,不用了,一来尊重上海市委党校的意见;二来我们都当过处长,在省一级的部门,处长都是操盘手,他们的实操经验很宝贵,所掌握的一些具体情况、细节处理经验是部门领导不一定掌握的,往往学之能用、用之能效。当年我在省教育厅工作的时候,一位厅领导就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过:“省直部门实行的是处长领导下的厅长负责制。”确实,在具体业务上,处长要比厅长了解得更全更深更细,也更经得起问。我相信,上海市委党校这样安排是有所考虑的,对我们搞好这次学习研讨是有利的。 

这样写,是把大家有可能不满意的地方主动暴露出来,把沟通工作做在前面,更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总的来看,尽管原稿的框架我基本没动,但内容上、文字上的改动不小,占到全文的一半以上。在修改过程中,我花了不少心思,充分考虑到与同类讲话相比,这次讲话主题有别、地点有别、对象有别,从而别出心裁地作出安排,收到了别开生面的效果。(3101字,2019年4月27日完稿,5月17日修改)




附全文

在GX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

专题研讨班上的开班讲话


(2019年4月22日,略有删节)

成    文


各位学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筹备,在上海市委党校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下,GX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今天顺利开班了。受×××同志委托,我代表××××××,对上海市委党校和有关方面的鼎力支持、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对这个研讨班,×××部长高度重视,两次对办班方案提出要求,特别强调在学员选派上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充分尊重各地各单位的推荐意见。昨晚我出发来上海前,他还专门作了叮嘱。这里,我就部里举办这个研讨班的一些考虑,和大家交换一些意见,希望同志们能达成共识,以饱满的热情共同完成好学习研讨任务。主要讲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办这个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人才工作越来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达100多次。去年5月,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首次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去年7月,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这一要求。过去,长期强调“人才优先发展”“人才支撑发展”。总书记提出“人才引领发展”的重大论断,看起来只是变了两个字,实质上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人才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和本质特征,体现了对人才定位、对人才工作规律的认识深化和准确把握,进一步彰显了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去年是我们×××成立××周年。××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创业、接续奋斗,一步步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我们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正如×××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GX最突出的问题,仍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这个最大省情没有变,仍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这个最大实际没有变,仍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阶段这个最大特征没有变,特别是人才紧缺这个我省发展的最大短板没有变。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也从劳动力驱动转向人力资本驱动。当前,我省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如何破瓶颈、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加快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从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看,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谁能率先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格局,谁就能在创新发展中先跑、领跑,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区域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赢得战略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站在开启××××××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加快实现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扭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强化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月××日,×××书记在××××××专题研讨班的开班讲话中,强调要扬思想解放之帆,筑创新创造之基。我们举办这个班,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重要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书记讲话精神、解放人才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在座的各位同志,无论是厅级领导还是处级干部,都是人才工作的谋划者、组织者、推动者。大家对人才发展的认识,很大程度影响着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人才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解放思想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思想最解放的地方是解放思想的活教材,改革开放最前沿是开阔胸襟的大道场。“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上海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关键的一点,就是她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集聚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引领力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从人才强到科技强再到经济强的传导链条。这一次,我们组织大家走出GX、来到上海,就是希望让大家更多更深地领略其开放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步伐,在我省“××、××、××、××”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进一步开阔做好人才工作的思路,以高水平人才工作服务GX高质量发展。因此,举办这次专题研讨班,不但十分合时合势,也十分必需必要。

第二个问题:这个研讨班将学些什么

今天,我们46位学员齐聚上海市委党校,专门用一周的时间在这里学习。说实话,在我省经济发展下行压力那么大、脱贫攻坚任务那么重的情况下,集中安排省直单位和设区市××名厅级领导,各市××部和部分省直单位××名业务负责同志到上海来学习,非常不容易。我在审阅办班方案的时候,看到课程表,感到学习研讨的内容针对性、时代性非常强,相信也一定会取得实效,我非常希望自己在离开人才战线好几年之后,也能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好好补补课、充充电,借助“大上海”的新理念、新经验,刷新一下自己。但是,很可惜,部里的工作非常忙,×××部长让我晚来早回。这让我有一种临渊羡鱼的感觉,非常羡慕大家能够完整地拥有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上海是人才和创新的沃土。近年来,上海加快实施全球人才高峰工程,大力打造全球科创中心,人才引领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在上海工作的外国人才达到21.5万人,占全国的23.7%,向全球集聚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在内的顶级科学家近500名,其中两院院士就有173位;上海现有跨国公司总部665家,外资研发中心445家,国家级科创平台146家,上海市科创平台1289家。而我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共只有××家;“国字号”人才仅有×××人。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们GX与上海的差距是巨大的。但是,有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熟视无睹。在差距面前,我们只有虚心学习、用心借鉴,学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板,才是应有的态度。

这次专题研讨班,核心内容是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教学形式主要是专题讲授和现场教学。专题讲授部分,既安排了长于政策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也安排了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上海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处级干部介绍经验;既从宏观层面介绍人才发展战略、人才政策的谋划之道,又从中观层面讲授在科技创新、制造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实操之法。排课的时候,看到上海市委党校发来的课程表,××处的同志也有些顾虑,说来自职能部门的授课者是两位副处长,层次是否低了些,是不是需要再和上海有关方面沟通一下、争取一下,把授课者改为职能部门的分管领导。我说,不用了,一来尊重上海市委党校的意见;二来我们都当过处长,在省一级的部门,处长都是操盘手,他们的实操经验很宝贵,所掌握的一些具体情况、细节处理经验是部门领导不一定掌握的,往往学之能用、用之能效。当年我在省教育厅工作的时候,一位厅领导就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过:“省直部门实行的是处长领导下的厅长负责制。”确实,在具体业务上,处长要比厅长了解得更全更深更细,也更经得起问。我相信,上海市委党校这样安排是有所考虑的,对我们搞好这次学习研讨是有利的。现场教学部分,学习考察的3个点,都是上海市最有代表性的科创基地和企业。这样的课程安排,就是为了让大家既能从战略战术上把握人才如何引领发展,又能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直观感受人才引领发展的累累硕果,更好地对标先进、学习先进,深入思考我们该怎样做、我们能怎样做。希望各位学员把人才发展的先进理念学深吃透,把创新驱动的先进做法学好用活,激活我省人才发展“一池春水”。

第三个问题:我们希望达到怎样的办班效果

为期一周的学习研讨,时间毕竟有限,要让大家脱胎换骨显然是不现实的,但醍醐灌顶、脑洞大开、豁然开朗是完全有可能的。我想,我们至少要努力达到这么3点效果:一是问个究竟。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时代,媒体、资讯高度发达。我们学习考察的很多内容,其实在网上都找得到。但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问。这就需要大家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请教、带着问题思考。××处的同志要和市委党校、授课老师沟通一下,每堂课都拿出一些时间进行互动问答,希望各位学员主动提问、踊跃发问,问个究竟、问个明白。问得越多越深越细,从老师那里掏出来的宝贝才会越多,收获才会越大。这种问答式的学习研讨,针对性和实效性会更强,得到的很多东西是网上找不到、自己看不出的。二是取到真经。上海市的好理念、好思路、好政策、好经验、好做法,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但是,因为发展阶段不同、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学到的有些东西,不可能照搬照套,甚至一时之间可能还用不上,否则难免水土不服,导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觉得,我们最需要学习的,一个是贯穿政策、经验与做法之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一个是课程表中有一讲的主题,就是《上海改革开放的精神品质》。方案、政策、制度,都只能管用一时,思维方法却能管用一世。邓小平同志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学任何东西都是一样,思维方法、精神品质才是真正的精华,思维一变天地宽,精神一振气象新。三是闯海赶海。这个“海”,是上海又不只是上海,是学海、商海、人海,是市场之海、科技之海、发展之海。接下来,大家不仅将听到很多上海的“人才故事”,还将实地走进上海科技创新的“心脏”,进行零距离的体验和感受。著名诗人汪国真有一句格言:“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我们要先看“海”再出“海”,在学习研讨中充分吸收上海的新鲜空气,把带着来的“问题”变成带回去的“答案”,把学习中的“心动”变成回去后的“行动”,把考察中的“想法”变成实打实的“办法”,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热潮中,推动我省人才工作乘势而上、乘风破浪。

最后,还是做一点温馨提醒:学习期间,大家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要求,严格遵守各项纪律,确保整个学习研讨顺顺利利、安安全全、圆圆满满。

最后,预祝大家在上海培训期间,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生活愉快,预祝本次研讨班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4022字)




31482_2b3h_9595.jpeg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899002 字,被 人关注